服装扭曲率检测标准
服装扭曲率检测标准
服装经水洗后,在服装的侧缝或者侧边部位会发生扭曲,使服装穿着后产生严重的不平顺,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影响服装的美观性和穿着效果。服装的扭曲率也会被称作服装的扭斜率。出现服装扭曲现象
服装扭曲的定义:机织物或针织物制成服装后,在洗涤的过程中,由于潜在应力的释放而导致服装不同部位(通常是横向)发生的扭曲现象。
常见的服装扭曲率测试方法:
《FZ/T73017-2014针织家居服》5.1.2.8
《FZ/T73020-2012针织休闲服装》5.3.4
《FZ/T73026-2014针织裙套》5.1.2.3
《FZ/T73032-2009针织牛仔服装》6.2.4
《GB/T22849-2014针织T恤衫》5.1.2.7
《GB/T22853-2009针织运动服》5.4.5
《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5.3.5
《GB/T26385-2011针织拼接服装》5.3.5
这些服装的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下面以《FZ/T73020-2012针织休闲服装》中的测试方法为例进行介绍:
水洗方法:按水洗尺寸变化率方法,进行洗涤,干燥,测试样品数量为3件。
水洗后测试方法:将水洗后的成衣平铺在光滑的平台上,用手轻轻拍平。每件成衣以扭斜程度最大的一边测量,以3件的扭曲率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
a——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点与水洗后侧缝与底边交点的距离;
b——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距离;
a——内侧缝与裤口边交叉点与水洗后内侧缝与底边交点的距离;
b——裆底点到裤口边的内侧缝距离;
扭曲率F计算方法
F=a/b×100%
服装扭曲率的考核指标:
服装水洗后扭曲率的不考核条件:
服装扭曲率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FZ/T73020-2012中规定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点,按照示意图中所画,很多人都会认为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点正好是侧缝与底边的交点。但是这种情况,只适合于理想状态的服装,图中认为在服装洗前时,侧缝与底边的交点正好在服装的侧边最外侧。但是很多情况下,服装在洗前就已经存在了扭斜,像这种洗前就存在扭斜的情况又怎样计算,也会困扰检测人员。
2.有些特殊设计款式的服装,就是采用扭斜风格设计,这种服装平铺在实验平台上,就显得很不平整,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扭斜,像这类采用扭斜设计的服装是否不用考核扭斜。
3.FZ/T73020-2012中规定非直摆类上衣,不考核扭曲率。但是绝大多数针织休闲服,都不是采用直摆设计,或者有收腰设计,或者倒梯形设计,或者A型设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直摆。而标准中也没有直摆服装的定义,这样就会让检测人员不能区分到底什么衣服才是非直摆类服装,就有可能造成这件服装的扭曲率在这个检测机构测试,在另一个检测机构就不进行测试,从而造成测试结果不统一。
4.FZ/T73020-2012中规定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距离b,标准中也没有明确说明是距离b是测试洗前的距离还是测试洗后的距离。如果检测机构采用洗前距离和洗后距离不统一,也会造成测试结果有差异。
服装扭曲率测试的几点建议:
1.如果服装洗前就已经存在扭斜,建议测试时,计算服装洗后总的扭斜,因为总的扭斜程度在影响服装的穿着使用,所以还是建议计算洗后服装总的扭斜,并在报告中注明服装洗涤前存在扭斜。
2.FZ/T73020-2012中规定非直摆类服装,不考核扭曲率,建议取消这条规定,现在的市场上的服装大多数都是非直摆设计,测试非直摆服装的扭曲率,可以参照标准《GB/T23319.3-2010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3部分:机织服装与针织服装》中的方法A——服装,正面标记法进行测试,此标准规定可以在服装的正面做标记点进行测试,如果这样就不用考虑服装是否采用直摆类设计,最终可以得到服装的扭曲率。
3.建议如果是采用扭斜设计风格的服装,可以不考核服装的扭曲率,但要在服装的吊牌说明中注明此类服装采用扭斜设计风格。
4.FZ/T73020-2012中规定侧缝与袖窿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距离b,建议还是测试洗前距离,这样统一测量,避免检测时出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