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纺织品选择需谨慎,纤维检测要做检测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高档纤维选择需谨慎
目前市面上很多纺织产品以此为噱头,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心甘情愿掏出腰包购买。
“抗起球纤维”、“羽丝绒”、“天丝”、“竹纤维”……这些“高级”的纤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目前市面上很多纺织产品以此为噱头,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心甘情愿掏出腰包购买。但所谓的“高档纤维”是否真的上档次,值得重金消费呢?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起揭开“高档纤维”的神秘面纱。
纤维名称术语有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GB/T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中规定,纤维名称应使用规范名称。我国现行的关于纺织品纤维术语的标准主要有三个,GB/T4146.1-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GB11951-1989《纺织品天然纤维术语》和GB/T17685-2003《羽绒羽毛》,分别规定了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和羽绒羽毛产品的纤维名称。凡是不在这三个标准里面的纤维名称,都是不规范的,如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抗起球纤维”、“羽丝绒”、“天丝”、“竹纤维”、“冰丝”等。
不规范纤维名称常见问题
市面上不规范的纺织品纤维名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商品名称代替规范名称。如:“天丝”即莱赛尔纤维的商品名称,“莱卡”是一种弹性纤维氨纶的商品名称。标注商品名称是不规范的。
二是突出功能的纤维名称。如毛衣产品中经常标注抗起球纤维,其实根本不存在此类纤维,该名称完全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杜撰出来的。还有一些标注了纳米抗菌、远红外发热等功能的纺织产品,更是难以鉴定。
三是商家打“擦边球”,企图用一些与规范的纤维名称类似的名称来误导消费者,以次充好。如很多春秋被或空调被中标注填充物“羽丝绒”、“羽丝棉”,很多消费者就以为是填充物是羽绒,其实所谓“羽丝绒”、“羽丝棉”大多为聚酯纤维。另外,“人造丝”、“冰丝”、“人造棉”跟真正的蚕丝、棉也没有丝毫关联,三者其实大都是粘胶纤维。
四是炒作概念。如“竹纤维”,市面上很多床上用品、毛巾、内衣、T恤等标注“竹纤维”,将其“竹纤维”产品纷纷罩上了“绿色环保”、“天然抗菌”、“冬暖夏凉”、“无任何化学添加剂”等光环,其价格明显比其他产品高很多。更有甚者,将其“竹纤维”产品称为除棉、麻、毛、丝四大纤维以外的第五类天然纤维,并冠以“生态纺织品”的美誉。事实上,原始的竹子是不具备可纺性的,利用竹子为原料加工的纤维有“竹原纤维”、“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等,但是这三种纤维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检测,因此也不能在标签上直接标注。既然并没有“竹纤维”这一专业说法,那么,对一些商家所宣称的“100%竹纤维”产品,消费者就应该打个问号,谨慎购买。市场上有不少纺织产品只是简单地标注为“竹纤维素缎毛巾”、“竹纤维夏凉被”“100%竹纤维”等,其产品标注均不规范,肯定不是规范合格产品。类似情况,还有“大豆内衣”,标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可以的,但是宣称“纯天然”、“富含氨基酸”,“具有滋养肌肤的功效”等就不可信了,其实,单纯的大豆蛋白也不具备可纺性,也无法加工成纤维,“大豆内衣”最多只含有30%左右大豆蛋白,其余大部分是化纤类高聚物,称其为纯天然产品是不恰当的,而所谓滋养肌肤更是无从谈起。
消费者购买须知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产品时,不要被商家纷繁多样的宣传所迷惑,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整体来讲,各类纤维都各有其优缺点,如棉纤维吸湿透气性好,且纯天然纤维,相对健康,但有时易皱;麻纤维健康,透气,但手感稍硬;羊毛保暖性好,但易起球;蚕丝轻薄,但太“娇嫩”;聚酯纤维、腈纶等产品种类多,不易褶皱,色牢度好,但属于化学纤维;“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穿着舒适,但没有天然纤维“纯天然”。所以消费者选购时,还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关注产品真正的材质,不要被商家各种夸大其词的噱头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