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平台,检测机构

解析几种常见纺织弹性检测中的面料

    弹性纤维已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纺织服装原料!

    没有它,就没有爱美女性的丝袜;没有它,就没有夏天缤纷各异的泳衣;没有它,就没有凸显魔鬼身材的紧身裤……可以说,弹性纤维为人类展现身材,享受穿衣的舒适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弹性纤维的定义

    从纺织角度讲,弹性纤维的弹性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有关,其伸长可达到几倍以上,且拉伸后又能迅速回复。通常弹性纤维是指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有接近100%的弹性恢复能力,初始模量很低的合成纤维。

    较早的国家标准GB/T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中将弹性纤维定义为:具有高延伸性、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这种纤维被拉伸为原长的三倍后再予以放松时,可以迅速地基本恢复到原长。

    这一定义中明确规定弹性纤维的拉伸倍数为原长的三倍。现行国家标准GB/T4146.1-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中并未就弹性纤维给出具体的定义,而是对聚氨酯弹性纤维和聚烯烃弹性纤维两种纤维的主要特征给出了描述。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对弹性体的定义为在室温条件下,材料可反复拉伸到至少为原长2倍,在外力释放后能迅速恢复至原长的材料。此定义涵盖范围较广,并为专指弹性纤维。

    聚氨酯纤维(氨纶)

    氨纶纤维属于聚氨酯类结构,是弹性纤维中最早开发且应用最广、生产技术最为成熟的品种。具有高延伸性、低弾性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氨纶的伸长率可达400%~800%,且生产500%的回复率高达95%~99%。氨纶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但氨纶需要包覆后才能使用,且存在不耐氯漂、易松弛的缺点。

    一般只要加入2%~10%的氨纶,即可使内衣柔软贴身、舒适美观,使运动装合体软软、活动自如,是时装和休闲裤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保形性和时尚性。

    聚醚酯弹性纤维是由聚酯和聚醚共聚物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的弹性纤维,日本帝人公司于1990年首次生产。聚醚酯弹性纤维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结构类似,也具有“区段”结构特征。“软”链段主要是聚醚链段,柔软性好,链较长,容易伸长变形;“硬”链段则是聚酯链段,相对较僵硬,易于结晶,链较短,在纤维受力变形时起节点作用,赋予弹性回复性能,并决定纤维的强力和耐热性。

    聚醚酯弹性纤维

    聚醚酯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弹性也很好,在伸长50%时,中强弹性纤维的弹性已与氨纶相当,熔点也较高,和PET纤维混纺,可以在120~130℃下染色,因此涤纶纤维也可以加工成弹性纺织品。此外,它们的耐光性优良,耐氯漂性、耐酸碱性等都较普通氨纶好。由于耐酸碱性良好,由它和涤纶组成的织物还可进行碱减量加工,以提高织物的悬垂性。

    这种纤维还具有原料便宜、易于生产和加工的优点,是一类较有发展前途的纤维。

    硬弹性纤维

    上述弹性纤维都属软弹性纤维,在较低应力下就发生较大的变形和回复。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弹性来自分子链的自由度(或混乱度),即体系熵值的变化,因此上述纤维的结晶度都很低。但是在特殊加工条件下制得的某些纤维,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纤维,虽然在低应力下不易变形(因为它们有较高的模量),但在较高应力下,特别是在较低温度下,也有较好的弹性,故这类纤维被称为硬弹性纤维。

    硬弹性纤维的变形和回复较弹性纤维有明显区别。例如硬弹性PP纤维经拉伸回复后立刻进行第二次拉伸,其模量和强度要下降很多,但如果去除应力后放置一段时间,或升高温度使其充分松弛后进行第二次拉伸,则其变形回复与第一次的曲线基本接近。这是由于该硬弹性纤维拉伸和回复时,不仅发生前述软弹性纤维卷缩分子长链段的拉伸和回缩变形,而且在拉伸过程中还伴随一些微孔结构的变化,它们的晶片网络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只有这些结构变化逐渐恢复后,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故它们在较高压力下才发生变形回复,称为硬弹性纤维。

    百检平台致力于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局限和行业瓶颈,打造出行业创新新平台。为您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专业的检测服务,详情请咨询:18501763615


相关推荐